内容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李斌
◇瘟疫会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对医学的挑战永无止境,我们要尊重、爱护、顺应自然,和谐发展
◇振兴中医药,要以传承为基础,以理论为根基,以临床为关键,以科研为动力,以教育为保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战略引领,做到“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从武汉抗疫一线回京仅3个多月,仝小林主编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即在7月面世。
仝小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国务院中医药专班临床救治组组长。
仝小林不仅在除夕挺进武汉参加湖北保卫战,更牵头组织同道专家多次主持修订国家诊疗方案的中医部分。在疫情早期,仝小林拟定适用于疑似病例及新冠肺炎初期患者的通治方——寒湿疫方(武汉抗疫一号方),并在武昌区率先大规模投入临床应用,探索建立了运用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社区防控新模式,为抗疫作出贡献。
仝小林在这本40多万字的书中写道:“我亲身经历了这场百年不遇之全球大疫,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中医药经受住了这场百年大考。如果说近两百年的中西碰撞和半个多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分科等,奠定了中医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革,那么这次新冠‘战疫’很可能成为其转折点。”
在仝小林眼中,究竟中医药的抗疫表现怎样?有没有能确切说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作用的系统研究?中医药在治疗急症上有没有优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医药能否在全球战疫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带着一系列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与仝小林面对面。
|
|
仝小林: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真正做到了全面、全程介入。在疫情集中暴发、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大量高风险人群无法得到及时诊治的危急情况下,让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通过望闻问切迅速摸清疾病的共性规律,找到核心病机,确定通治处方,向社区广泛发放。
我们创建的以“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武昌模式”,大大降低了高危人群的确诊率,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轻症患者的进一步加重,使防控重心前移、下沉至社区,为医疗系统恢复运转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们制定的第三版到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方案,为一线临床医师提供了切合临床需求的指导。针对新冠恢复期患者,我们又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和《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为恢复期患者提供了以中医适宜技术、传统功法、饮食、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康复指导。后期大量临床试验也表明,中医药能有效降低轻症患者的转重率,降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死亡风险,缩短住院天数及核酸转阴时间,促进恢复期人群的机体康复,显著降低复阳率。
可以说,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治中的整体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医药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得到人民群众普遍认可;二是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特色医疗体系的优势,中西医相得益彰,共同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瞭望》:《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一书附上了大量病例,有没有确切说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作用的系统研究?
仝小林:我们与武汉多家定点医院合作开展了覆盖新冠肺炎全病程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涉及轻症、重症/危重症、恢复期等新冠肺炎发展的3个不同阶段,具体如下:
轻症患者病情无一加重。用寒湿疫方干预轻症患者的721例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430例服用中药的患者无一例加重,而291例未服用中药的对照组有19例病情加重,比例约为6.5%。
重型/危重型患者死亡率降低87.7%。662例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中药汤剂组484例死亡15例;非中药汤剂组178例死亡56例。
出院患者症状改善、复阳率低。武汉6个康复驿站420例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325人接受中药综合干预,包括恢复期颗粒、八段锦、穴位贴敷灸、足浴等;95人未接受任何干预。结果显示,经中医综合干预后,观察人员的咳嗽、胸闷气短以及乏力、心悸、失眠、出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中医综合干预组的复阳率约为2.8%,即325人中有9例,对照组的复阳率则约为15.8%,95人中有15人,中医综合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的看来,临床研究数据充分展现了中医药的作用,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
|
|
仝小林:之所以附上这张表,是因为想让大家看到我国古往今来所经历的疫情,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运用中医药抗击了数百次较大规模的瘟疫。中华民族与瘟疫斗争了几千年,是中医药护佑了华夏儿女的繁衍生息,希望大家能因此正视和相信中医药的作用。
同时,这张纪年表也是一种警示:瘟疫会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对医学的挑战永无止境,我们要尊重、爱护、顺应自然,和谐发展。
《瞭望》:中医药在治疗急症上究竟有没有优势?或者说正在丧失这种优势?
仝小林:许多人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优势不在于危急重症的治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急症的治疗其实是中医的优势所在。正如《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一书所言,中医学几乎参与了我国历史上全部疫情的防治,护佑中华民族几千年。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几次重大疫情中,中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世纪50年代石家庄暴发的乙脑疫情,蒲辅周老先生用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加减,治愈率达到90%以上;2003年我作为中日友好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组组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SARS,相比单纯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平均退热时间和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显著缩短,11例用纯中药独立治愈的病例还被世界卫生组织收录保存。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中医药的介入也为我国有效控制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是中医药有效应对危急重症的典型例证。
至于这种优势是否在丧失,我的观点是并没有。比如各种急救中成药以及针灸等急救技术仍然应用于危重症的救治。中医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严重病毒性疾病等现代医学难题往往具有显著疗效;一旦出现像这次新冠肺炎一样的重大疫情,在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的紧急情况下,中西医结合仍是首选之法。
《瞭望》:你在《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中写道:“我亲身经历了这场百年不遇之全球大疫,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中医药经受住了这场百年大考。如果说近两百年的中西碰撞和半个多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分科等,奠定了中医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革,那么这次新冠‘战疫’很可能成为其转折点。”能否说说这个“转折点”?
仝小林:与以往相比,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的介入更早、更全面。比如首次整体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深度介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开展覆盖新冠肺炎防治全过程的临床研究等。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对中医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我们要重新衡量中医在整个医学体系中的位置,未来的医学必将走上中西医并重的守正创新之路,借用现代医学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将中西医对疾病的认知放在一个新的、统一的基准上,用中医思维,从因机证治的角度,重新审视疾病、找到疾病的共性规律,用中医的手段解决问题,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等多学科的手段阐释治病的机理,进而丰富现代医学的认知。这次战疫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中医自信乃至文化自信。
中医药本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在历朝历代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愈加明显,中医药已经成为保卫人民健康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此次疫情中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令人瞩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提到,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前面说的这些,就是我做出转折点这一判断的依据。
《瞭望》:中医药究竟应该怎样振兴?
仝小林:振兴中医药,关键在于守正、创新、发展。以传承为基础,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以理论为根基,以临床为关键,以科研为动力,以教育为保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战略引领,做到“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建议保持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借鉴现代医学诊疗体系,不断推进中医理论创新,建立现代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重大传染病中的主流作用,并建立符合中医临床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级中医药研究平台建设,攻坚克难,推动中医药信息化、现代化;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完善中医教育体制,探索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模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
仝小林:寒湿疫的提出以及对寒湿疫病因病机的阐述,是我通过对大量新冠肺炎患者临床征象的分析,同时结合武汉湿冷的气候特征所提出的。
就武汉疫情而言,我坚持寒湿疫的提法。其病因为寒湿邪气和天行戾气,寒湿疫毒“闭肺困脾”是病情发展演变的核心环节,其以“伤阳”为主线,因患者体质差异等因素,又有化热、变燥、伤阴、致瘀、闭脱等变证。多个临床研究结果也验证了寒湿疫理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诊疗指南中的中医部分充分吸收了寒湿疫的观点,同时也汲取了其他专家的意见。
但从全局而言,此次新冠肺炎是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时空跨度大,寒湿疫的提法是针对当时的武汉疫区而设,其他时段、其他地区的新冠肺炎尚需三因制宜,也就是因时、因地、因人调整具体用药方案。比如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治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五版)》,对比上一版方案,无论在治疗用药还是在预防用药上,都做了调整。如对于医学隔离观察的患者,即结合夏季湿热气候特点,提出“芳香化湿、益气解毒”的治法。
《瞭望》: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却仍然在加速蔓延,你怎么看这场战疫?会像一些专家说的和人类长期共存吗?如果长期共存,怎么办?
仝小林:就目前看,新冠病毒的感染是不分国家、不分地域、不分人种的。在全球交流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面对疫情,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要做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另外,像我国这样已经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在注意防止疫情再次暴发的同时,还可为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而对于仍处于蔓延状态的国家,则需要其政府和人民积极配合行动,加快疫情防控。总之,只有全世界都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才算真正的控制。
就目前全球疫情态势来看,新冠病毒和人类长期共存的可能性较大。随着疫情发展,新冠病毒可能会变为一种低致病性但高传染性的疾病,于冬春易感季节再次暴发。
对这种情况不必过于紧张。首先我国疫苗研发进展顺利,相信未来可进行大面积预防;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日常生活中,在做好常规防护措施外,只要做到作息规律、合理饮食、调畅情志,同样能够增加人体自身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进而降低感染风险。另外,在这次抗疫中,从预防到康复,中医均积累总结了丰富经验,相信未来可以更好指导疫病的预防和治疗。
|
|
《瞭望》:你在《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中写道:“视线已然模糊,因为有太多之感动。”作为临床医生,见多了疾病和痛苦,平常应该很冷静,是什么让你如此动情?
仝小林:此次新冠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大考,不仅是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的大考,也是对中医抗疫的一次大考,更是对人性的一次大考。
作为临床医生,我虽然见惯了疾病和痛苦、见惯了生老病死,但当我经历并直面这种突发的特大瘟疫时,我所想的只有拼尽全力、在所不辞。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我被英雄的武汉人民所感动,他们坚强互助,付出了巨大牺牲;我被数万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所感动,他们精诚无畏保卫家园;我也被这个时代所感动,因为有无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小家顾大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平凡人,是他们共同筑起了守护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
《瞭望》:你从除夕挺进武汉,在最一线呆了64天,最大感受是什么?你为什么将武汉战疫形容为“史诗般的武汉保卫战”?
仝小林:此次疫情影响之深远、传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均令世人瞠目。这是一场需要全世界人民联手抗击的灾难,而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给其他国家做了很好的示范。
我在武汉抗疫的64天,真切体会到祖国的强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快速反应,统一指挥调度,稳住疫情防控局面。社会各界帮助疫区渡过难关,各种物资源源不断送进武汉,医务人员迎难而上,全力救治患者生命,军人站岗稳定秩序,新闻工作者实时报道疫区病情,志愿者哪里需要去哪里……国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截至目前,复工、复产、复学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我们已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中国正在恢复往日的秩序。我们给予生命最大程度的尊敬,生命也报之以歌。这是一场举国合作才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我才将这次抗疫称为“史诗般的武汉保卫战”。
《瞭望》:你在武汉奋战64天,今年又恰好是64岁,你怎么看这种巧合?
仝小林:这确实是一种有趣的巧合。只要国家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无论多少天,我都会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在习医行医的30多年里,我一共参与过3次重大疫情防治,第一次是博士期间跟随导师周仲瑛先生深入苏北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的救治;第二次是2003年参与SARS防治;第三次就是今年的新冠肺炎,作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前往武汉,在武汉奋战64天,虽然身体是疲惫的,但收获更多的是自豪和感动。
万人惟一心,何敌不摧?面对新冠肺炎这个敌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没有退缩,湖北人民、全国人民和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团结一心,迎难而上,迅速、有序地遏制住疫情。新冠肺炎带来的苦难是短暂的,但抗击疫情所展现的民族凝聚力是永恒的。相信经历此次疫情的大考后,国家和民族以及中医药都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华北中医展
2020年9月24-26日
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正定新馆)
观众报名入口»»»
所有入场参观的观众需凭参观证件参观。为提升参观效率,建议您提前做好观众预登记,具体登记方式如下:
1、通过官网提前免费申请
(网址:http://tcme.hmed365.com/,点击“我要参观”)
2、通过官方微信(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登记通道/免费索票)
3、点击本篇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也可以进行预登记哦~
展商报名入口»»»
电话:0532-85861016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康博会”公众号报名:
展会官网:http://www.tcme-fa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