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9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庄 严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杨玉华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

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赵国磊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
孙建新 威海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尹昌明 临沭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
    局长,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庄严先生,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玉华女士,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先生,威海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建新先生,临沭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尹昌明先生介绍“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庄严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庄严: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开展中医药推广活动纳入我省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实事。“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牢牢把握便民惠民利民要求,积极融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入推进“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计划,针对方便群众用药、文化素养提升和中医养生保健等方面需求,确定了“放心方便用中药”等四项目标任务和“为门诊患者提供代煎中药并配送到家服务”等八项重点工作。5月21日,全省中医药系统“中医中药进万家”实践活动在威海市文登区启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全省中医药系统强化一盘棋观念,坚持上下联动,每项具体活动均明确责任分工,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确保群众在中医药服务方面得实惠。

  一是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中医药惠民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密切关注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给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温馨的体验、更可靠的疗效、更全面的保障。中医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开展“放心方便用中药”活动,积极推进中药代煎、送药上门一站式服务,目前,全省128家政府办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全部实现为有需要的门诊患者提供代煎中药并配送到家服务,极大提升了群众使用中药的需求。济南、威海和泰安等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新技术,打造智慧中药房,为患者提供中药以及膏方的调剂、复核、煎煮、包装、免费配送、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中药质量得到保障。通过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专项自查,持续强化中药药事管理质控,加强煎药室质量全过程监管,强化内控管理、防范药品采购风险,保证中药饮片和煎煮中药的质量。诊疗服务不断优化。以方便患者就医为根本,发挥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立更加规范、共享、安全的中医诊疗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预约诊疗,提供分时段就诊、候诊提醒等多渠道的诊前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推进便民就医服务大提升。
  二是瞄准焦点,创新载体,中医药文化传播成效明显。着眼于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度,建立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人群全覆盖的宣传机制,向群众普及中医药文化,让群众感受中医药魅力,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在扩大传播面上持续发力。开展千人千场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活动,省、市、县三级中医药机构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推动中医药进城乡社区(村居)、机关、企业、中小学校,截至8月底,已累计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1891场,受益群众179185人次,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推广效果和普及面,让群众切实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搭建载体上持续发力。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传播平台,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国医堂和村卫生室等载体,遴选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在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遴选建设5家全省首批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在创新突破上持续发力。打造“中医药伴我成长”品牌,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全省遴选29所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采取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50名中小学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全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中医药文化素质。
  三是突出特点,找准切口,中医药优势充分彰显。针对人民群众健康养生保健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全力营造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养生浓厚氛围。用好中医“治未病”这一优势。从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入手,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目录,对艾灸、推拿等适宜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历史沿革、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研究,明确适宜人群、服务范围和技术手法等。济南、青岛、枣庄、菏泽等地组织惠民义诊活动,并开展体质辨识、冬病夏治三伏贴、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传统中医药特色体验活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医疗服务,让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提升对中医药的认同感。用活药食同源这一资源。推出“二十四节气药膳”目录和标准,让更多人学药膳、懂药膳、食药膳,共享健康人生。利用闪电新闻、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为公众普及四季中医养生食疗知识,介绍山东道地药材,推广中医药膳,引导群众运用中医药常识,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做足“中医药+”这一文章。举办第二届山东省药膳大赛,创新比赛形式,丰富比赛内容,以药膳大赛为媒介,搭建烹饪、药材、食材、康养服务等相关产业搭建起交流共享的平台。举办首届“中医药+”新业态创新发展论坛,为“中医药+”产业赋能。
  四是打造亮点,挖掘典型,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以推广诊疗技术为导向,推动中医药特色疗法保护和传承。坚持挖掘与整理并举,本着“疗效为本、特色突出、传承有序、群众认可”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具有较高医疗、技术、经济价值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方药和文献等,全力推进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推广工作。截至8月底,部分地市已通过中医药特色疗法网络征集系统上传项目166项,其中,中医药传统诊疗技术121项,中医药经验方29项,特色制剂方法8项,中药特色炮制技术4项,古籍文献资料1项,其他3项。坚持传承和弘扬并重,建立基于疗效评价和技术规范的中医药特色疗法登记、整理、规范、转化、推广、传承、保护于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发掘特色优势明显、传承价值突出、综合疗效显著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体系。着重挖掘一批适合在大众中推广的项目,真正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大力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技能,提高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让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技能惠及广大民众。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全省128家政府办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全部实现为有需要的门诊患者提供代煎中药并配送到家服务,各地在这一方面也都有一些创新做法。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杨玉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中药是中医疗效的关键,“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在基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候药难”“煎药难”“煎药品质保障难”三难问题常常困扰着百姓。我市针对这些问题,于2020年9月份在全省率先试点,以“智慧中药房”建设为着力点,走出了“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群众得实惠”的新路径。智慧中药房是基于现代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搭建的智慧中药药事服务平台,打通“诊治—开方—审方—煎制—配送—入户”的快速通道,为患者提供互联网预约、智能缴费、审方核方、中药代煎、个性化定制、药品配送、药事咨询等服务,实现了医、药、物流等全链条的整合和创新。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宏济堂制药等6家智慧中药房,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服务范围覆盖所有区县,煎煮能力达每日1.6万张处方,累计处方量达380万张,服务患者近百万人。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效化运转,群众用药更方便。智慧中药房可提供智能调配煎药和配送上门服务,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开方付费后就可回家,处方经智慧中药房处方流转平台,由医疗机构流转到智慧中药房,由智慧中药房提供调配煎煮和送药上门服务。没有特殊情况,上午开方下午配送到家,下午开方第二天中午配送到家,省去患者在医院轮候取药、在家蹲点煎药的麻烦。同时,智慧中药房还可提供丸、散、膏、丹等多种加工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真正实现一人一方一剂型。

二是全链化质控,群众用药更放心。一方面智慧中药房集约化服务替代了多家分散的小型中药房,让监管更严格,覆盖更全面。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组织省、市有关中医药科研机构和专家,成立市智慧中药房质控专家组,对智慧中药房的处方、中药饮片采购、煎煮、配送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另一方面智慧中药房实行中药饮片集中采购,更便于加强中药种植、饮片加工、流通销售、临床应用等中药全链条的质量监管。中药处方实行三审制,对中药配伍禁忌、超剂量处方进行信息反馈,确保处方安全。同时,建立了服务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信息系统,每一付药都有唯一的二维码,患者收到药后扫码就能查询药品的生产、加工、配送等信息,实现全过程可追溯,让患者用药更放心。

三是自动化抓取,中医药服务更高效。智慧中药房通过自动饮片调剂仓,实现400余种中药饮片的自动抓取、调配,使处方调剂速度提升到25秒/方,比人工调剂效率提高5倍,称量精准度达到98%以上,节省30%到40%的人力,使药师从繁忙的抓药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临床药学本职,更好地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劳动价值。谢谢!

大众网记者:
  据了解,青岛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请问,作为改革试验区在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工作中有什么创新做法?
赵国磊:
  谢你的提问。我市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在创新中医药管理服务模式、推动优质高端中医药资源提质扩容等方面勇于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期待。
  一是创新中医药管理服务模式。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负担重、中医医疗质量参差不齐、中医服务力量不足等问题,我市探索实施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外埠中医专家存案、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4种改革模式,有关经验做法被认定为全国首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经典案例,在全国范围内交流推广。其中,仅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一项,累计节约医保基金和患者费用3500余万元。
  二是推动优质高端中医药资源提质扩容。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共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其中的中医研究院已挂牌成立。联合省内11市共12家省、市级医院和25家县级医院,牵头打造心血管科、康复科、肺病科等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实施“卓越中医”行动,全市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名中医工作室13个,成功获批海洋中药、中药制剂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1个、3个国际中医门诊。现有岐黄学者1名、全国优秀临床研修人才9名、省名老中医和名中医25名,柔性引进包括1名院士、10名国医大师在内的88位省级以上知名中医药专家,群众足不出市就能看上中医名家。
  三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流程再造,在国内率先打造O2O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平台,6000多名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为群众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打造岛城乡村振兴中医药样板,建成省内首家中医药特色村和8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建立国医馆156个、精品国医馆60个,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全市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能够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
  四是加强互联网+智慧中医建设。在国内率先实施“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将拔罐、刮痧、艾灸等26项适宜技术纳入上门服务内容,通过“网约护士”让中医药服务走进家庭,节约患者的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在全省率先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汇聚中医药特色突出的172家医疗机构,实现服务信息精准查找和地理位置一键导航,实现优质中医药服务更快捷。
  五是提供优质便捷的中药药事服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印发《中药处方代配代煎服务的指导意见》,利用社会资本建立了2个开放式的煎药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国药坊项目建设,在医疗机构建成集中药房、煎药室、中药文化展示和调剂炮制以及散丸膏剂等个性化加工服务为一体的中药药事综合服务区30个,严控“饮片质量、煎药管理、配送服务、患者随访和监测督导”等环节,为群众提供中药药事咨询服务、送药上门等线上线下一站式全流程智慧延伸服务。仅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全市累计配送各种预防类汤药20.15万剂,受益群体达3.73万人次。
大众日报记者:
  在扎实推进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省各医疗机构积极行动,担当作为,“中医中药进万家”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能否介绍一下医疗机构在“放心用中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实效?
孙建新: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进一步整合市区范围内中医药资源,提升全市中药饮片质量,我们建立了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在“大数据+互联网”的基础上,与市胸科医院及市区20家基层医疗机构HIS系统对接,进行数据整合,打造一体化平台,实现了中药饮片统一采购、审方、煎制、配送、追溯、监管的“六统一”,配送中心辐射范围涵盖我市环翠区、高技区、经技区、临港区和南海新区。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加强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建设。
  一是关口前移,加强质控,严把药品质量关。通过完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度、采购验收制度、储存保管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处方点评制度等,积极构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在全省121家中医院飞检中,中药饮片质量检查位列第7名,威海市排名第1。二是加大投入,研用结合,提高仪器精准度。医院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抓药机和全自动煎药机,摸索并研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自动化调配、煎药质量控制方案,使整个中药调配、煎煮流程全闭环管理,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三是强化内控,防范风险,确保药品质优价廉。医院定期对供应单位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评估,并邀请药监部门有关中药专家前往供应商饮片厂、中药市场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单位和供应方案。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开展职业道德培训,严格把握进货渠道的合法性,严格按照招标政策执行药品采购价。
  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通过科学管理与运行,推动基层运营更高效,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中药人才不足、饮片库存积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促使龙头服务更专业,倒逼我院中药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让群众用药更放心,通过严谨、高效、卫生的服务流程,不仅可以让群众少跑腿得便利,而且更有效保证了药品质量,确保“好方有好效”。
齐鲁晚报记者:
  “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请问本次“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中针对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惠民举措?
孙建新:
  谢谢你的提问。我院持续在深化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提高中医诊疗医保支持力度、创新中医住院模式三个方面勇于探索、主动作为,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以鼓励特色优势发挥为导向,改革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针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医保基金压力增大等问题,根据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诊疗方案成熟、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费用可控、按项目收费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则,严格筛选中医优势病种。2014年至今,共遴选50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定额包干收费,收费标准提高到2900到21300元之间,平均为西医收费水平的89%。并将其中16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医保定额结算,不占用医疗单位医保总额指标。今年以来,我院中医单病种共计发生2208例,医保共担负金额1630万元。

二是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为目标,提高中医诊疗医保支持力度。将参保人员在各级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起付标准降低一个档次,在各级中医医院住院和门诊慢性病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职工个人负担比例按照低一个级别医院的标准执行,居民报销在同级别医院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对于以针灸为主治疗的针灸类疾病及8周岁(含)以下参保儿童门诊治疗规定的小儿推拿类疾病,符合规定的中医适宜技术费用(不含药费、检验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三是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为根本,创新中医住院管理模式。为有效解决群众看中医的便捷需求与现行住院模式的矛盾,2019年市卫生健康委与市医保局共同出台《关于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我院开展针灸类病种试点,规定“符合住院条件且不需非治疗期间在院的以针灸治疗为主的病人,在当日治疗结束后,根据自身情况经医疗机构允许后回家”,床位费和护理费按30%收取,让群众看中医更便捷,获得感更强。“中医日间病房”试点以来,我院已收治病例6300余例,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约1100元,为患者共节约自负金额467万元,共节省医保资金支出240万元,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更加高效。

《山东新闻联播》记者:
  文化是中医药发展一张独特的名片。请问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有哪些亮点特色工作?
杨玉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强市建设,聚力打造“扁鹊故里,康养济南”品牌,中医药文化发展蓬勃有力,社会的关注度、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显著提升,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聚力“扁鹊故里”文化品牌新发展。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医药文化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用3-5年时间,聚焦“扁鹊故里,康养济南”品牌,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为基础,构建立体化“扁鹊故里”文化传播新体系,以中医药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打造多元化“扁鹊故里”文化传播新平台,以形式多样中医药文化活动为抓手,打造“扁鹊故里”文化传承新格局,以“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为驱动,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开展“扁鹊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紧扣“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扁鹊文化泉城行”巡讲活动和中医药文化“九进”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我们遴选152名省市中医药专家组成14个“扁鹊文化巡讲团”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义诊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97场,发放中医药文化宣传册8000余套,受益人群6万余人次。

三是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扁鹊等济南本土医术经验和中医特色技术的挖掘、保护和推广,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中医药特色技术挖掘推广,对传统医药特色技术进行摸底、梳理、挖掘、保护和推广,近期即将推出一批中医特色技术和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是遴选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充分挖掘扁鹊故里和中医药资源,遴选出23个涵盖医疗康复、养生保健、文化体验、特色小镇等中医药旅游景点以及16个中医药特色的扁鹊小镇、阿胶小镇、玫瑰小镇、温泉小镇,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线路向社会公布。

下一步,我们将精心组织好泉城扁鹊文化节、扁鹊论坛等高层次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聚力打造“扁鹊故里,康养济南”品牌。谢谢!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基层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直接决定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请问在中医药服务基层群众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尹昌明:
  谢谢你的提问。我县以提高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满意度为主要目标,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惠民服务质量,真正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搭载体,组建县域中医药医共体。由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中医医共体,实行饮片采购、医疗质控、诊疗规范、专科品牌、人员调配和人才培养“六统一”模式,实现中医专家、智慧中药房和远程诊疗“三个共享”。中药房实施免调剂费、煎药费等“五免”政策,真正让群众在看中医、用中药中得实惠、享便捷。医共体远程诊疗中心设名中医工作室4间,配知名专家10名,实现群众在村卫生室与中医专家面对面诊疗。今年远程诊疗累计79人次,加工配送中药饮片13万付,为患者减免费用80余万元。中医药医共体建设被临沂市评为优秀改革案例,得到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

二是建平台,强化中医治未病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建设中医药防治一体综合服务区,为群众提供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服务效果追踪等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构建中医药防治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切实做到关口前移,让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新建2400平方米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在现有国医堂基础上再创建精品国医堂4处,新建高标准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26处,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

三是强素养,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以社区、学校、医院、机关、企业五大阵地为抓手,开展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在社区设置治疗床等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保健服务、健康体验,出具营养处方,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活动,普及治未病理念,提升群众健康文化素养。今年,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进社区、进机关,免费贴敷400余人、减半收费3000余人。开展中医义诊1000余人次,走访患病群众521户,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73万元。

四是重宣传,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充分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临沭电视台、临沭融媒、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临沂日报》为载体,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900余份,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在临沭电视台播出《中医之光》20期,科普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中小学校建设中医药启蒙室,对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启蒙。在社区建设中医文化知识角、中药百草园,配置中医知识图书、媒体播放器、药材标本,让群众面对面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苏建光,联系电话:51766290。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祝您健康微信号 : sdswsjkw

来源: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Scroll to Top